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

《如果文明是讓人卑躬屈膝》



    今期居屋申請超額認購59倍,終於今早為白表攬珠,據稱單位售價最高的逾326萬元,喜劇效果甚然。



    老一輩說真金不怕紅爐火,可是港人的真金白銀最怕沒有火上加油,為「攪珠」一詞詮釋新意義,原來買樓置業與中六合彩一樣兒戲,戶口百萬存款與那價值$10的冰冷數字無異,燒光了也總算是夢,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,超額認購反倒是一種對眼光的自我肯定,樓奴最愛一箭雙鵰,一物二用,一層樓的空間不止於居住,還有荒謬絕倫的投資價值,細樓換大樓,收租抵按歇的玩法,你懂的。



    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,揚起文明使者的旗號,開發土著(indigenous)部落,大談天賦人權,廢除活人祭祀等所謂原始文化,那時候英國鬼國富民強,又懂得博奕權謀,攏絡當地特權階層,劇幕轉換無縫交接。今天文明在香港是悖論,不信可做個人類學研究,請新幾內亞的Kula土著來香港做個Participant Observation,要不他們對文明社會的運作大解不惑,連住房都要「攪珠」,文明到底文明在哪裡?



    如果文明是讓人卑躬屈膝,不跟從莫那魯道出草,只要讓圖騰在青春臉龐悄悄消逝;諷刺的是,港豬既不肯乖乖坐以待斃,又不想拿年輕的生命換回圖騰與驕傲。

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

《如果一個地方的潛能就是她的無能》




        建第三條跑道要1415億,顯示這個地方沒有最荒謬,只有更荒謬。



        1415億的價值不證自明,這月來香港人或多或少也上了好幾堂數學課,原來面對民智未開不必長嗟短嘆,特區政府自有佈道工具,蘇格拉底上身,將錢的真理愈辯愈明。



        其實基建從來等於「晾水」,高鐵沙中線超支不在話下,港珠澳大橋由香港包數換來只有一字名命權更令人嗤之以鼻,這些年來香港基建力臻完善,可是營商環境不進則退,當一個地方需要「晾水」基建來維護表面的經濟繁榮穩定,或許是危亡春秋之警號。





        或者要多幾個巨人在皇城區出現,睡意正酣的憲兵團才會猛地察覺,巨人原來果真存在,然而中央王政的指揮乏善可陳,儘管有添置行動立體裝置的雄厚財力,還是只能眼睜睜看著蟻民們遭奇行種吞噬,甚至午夜夢迥,驚覺這個王政府與巨人有橫向連結,她的潛能原來就是她的無能。

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《當一個人的前路充滿各種可能性,她不會視而不見》






        人總是擁抱神秘性釋出的善意,抗拒回眸那些已知的良善,因為人每分每刻都變,只有那種未知的、不確定的、是具生物上的吸引,這才能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;但當夢醒發現撲了個空,人才驟然回想過去那種美好於現在的未來到底變成怎樣,即反過來由自身向過去釋出善意,還讓這些回憶原來的神秘性重現,於是又神跡般再一次契合,某意義上這就是懷舊美學的邏輯,




        一個人的靈魂是飄緲的,必須要尋找那種容量寬闊的宿主,但自我尤其在獨處時變得虛蕪,以至縮小至透明,某些事或人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樣一個可供駐足的空間。或許某意義上,靈魂根本是一場把戲,只是在脆弱時虛構的對立面,自我是完整概念,不容靈魂的分割,一躺尋找心靈的旅途,不過是讓你繞個圈回到自己的起點,看看到頭來自己變了多少,原來還剩下多少。

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

《獨裁者懂得進化》



        由華人社會出來的獨裁者懂得進化,他們不像馬奎斯筆下的總統閣下那般惆悵和孤獨,而是每分每刻都在雄睨硝煙正散的天下。



        他們深明西方思想引人入勝之處,於是宸謨獨斷,睿略潛行,逕自偷換概念,砍頭去尾,好比鬼辯高明之處在於潛移默化,由一個正確的前設導向錯誤的結論,配以曖昧晦澀的文詞,斷章取義,新式獨裁手段如是,表層程序正義,獨立自主,愛拼才會嬴,彌漫自由競爭的上進風氣,實情個體只是像皮圖章,駱駝糞裡一粒蛔蟲蛋,天涯海角盡是黨國的陰霾。



        可惜華人生活於奴役之中,還自覺自由。



        大學產業化還硬套理性光環,自以為批判思考,多角度思維,實情象牙塔看萬花筒;拿特區護照免簽證免入境稅,自以為獨立自由,可隨性浪跡天涯;消費主義大行其道,自以為國家富強,物欲橫流,到處比併財富。



        西方思想是偽裝,用作瞞騙愚昧的華人,自以為走進先進國家之列,實情全是黨國體制下產物,譬如參看馬雲、郭台銘的造神大典,明明是官商勾結,市場壟斷,還手舞足蹈,公開闊談成功之道,創業心得,自比成華人Steve Jobs,勉勵年青人奮發向上,追尋那個幻象的中國夢,這種龍的傳人是南海龍蝦,銅臭溪錢的味道,著起龍袍不像太子,沐猴而冠。



        觀眾們其實亦然,偽善行跡比比皆是,對小販、露宿者、外傭苛刻,對獨裁者卻寬裕理性;對打尖插隊不加思索地辱罵不公,對制度暴力卻視若無睹,這才是真正的獨裁者進化。



        畢竟,由始至終最悲哀的不是無可救藥的惡棍,而是一次又一次選擇沉默的好人。

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

《然後然後?又黎?》

(圖片來源︰進擊的巨人第10集)




大學畢業然後呢?高薪厚職然後呢?成家立室然後呢……



當你受得起三句以上的然後式問題,我能預見你的晚年潦倒,寂寥地坐在藤椅上搖曳嘆息,對著飄白的雙鬢徒驚歲晚。



這個問題範式屬於「Whether」而非「How」,只有to be or not to be的考慮。前者的標準答案是「我已知勝負關鍵,完。」而後者沒有標準,身陷囹圄,問題與答案循環論證。或許可以這樣理解,你去證明那個不存在的她/他不存在。



然後問題的意義是不證自明,可惜大多人只能理解表層的存在主義,對虛蕪感缺乏體會沉澱。他們人生照本宣科,爭名逐利已經是最終目的,做閒雲野鶴只是個人marketing需要,借用李恰先生的描述:「中國人是好死不如懶活,只求拖拖拉拉活著,至於活得有沒有生活品質,有沒有尊嚴,甚至像不像個人,都不計較了。」



挑起階級鬥爭是中共熟練的把戲,在自我以外塑造對立面,再反過來潛移默化你的自我概念,口語意思是洗腦。然後的鬼辯是同一邏輯,你回應了第一個然後時,已經把你獨立的人格束之高閣,還在為你結構精密、詞藻華麗的答案顧盼自雄?小弟噤聲拜服,感謝你推動了社會改革,奴性將會蔚成風氣。



To be or not to be?你還想做個人嗎?沒有然後不然後,你要把人當成人來尊重,我們是在求生而非求死,把持獨立的人格,揮發自由的思想,社會制度反映一個地方如何看待人性,追求民主是在修正對人的定義,更美好的社會是完善更美好的自我。




然後呢?又黎!你已經人間失格,可以像太宰治那樣找位紅顏知己投水殉情,清明重陽我再來找你們詳談人生的真諦。